第十三屆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
第三次會議
1月17日上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第三次會議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在內蒙古人民會堂勝利閉幕。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委員、立人人才集團董事長、阿拉善SEE內蒙古項目中心副主席包蘇日娜以內蒙古自治區政府工作“六個行動”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導,針對就業促進行動,大學生及青年群體的失業問題如何得到改善的為議題,在會上提出了《家校社會共同促進大學生就業促進行動》的提案。
立人人才集團董事長、阿拉善SEE內蒙古項目中心副主席
包蘇日娜
立人人才集團通過走訪及大量專業數據調查、統計、分析得知,目前應屆大學生畢業后全職就業人員不足40%,剩余60%以上的畢業生基本是處于靈活用工、考公考事業單位、考研究生、考國央企、甚至待業狀態。經統計,內蒙古自治區2024年大學畢業生人數達17.5萬人,還有往屆大學生未就業的人數存量也有近30萬余人。大學生及青年群體的失業問題如何得到改善的問題迫在眉睫。
包蘇日娜提出,就業促進行動要從家庭、學校、社會三方面共同合力。
一、家庭方面
家長的觀念及就業價值觀需要與時俱進,需要尊重大學生本人的選擇。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很多家長認為孩子要學財務、行政管管理等體面的專業,畢業后坐辦公室、 收入定,以腦力勞動為榮。其實不以為然,“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孩子愛好就是最好的方向。
另外,在擇業方向上,家庭給予畢業生的賽道也比較狹窄,家長建議機關事業單位或國央企優先考慮,事實上供小于求太多,錄取率基本是1:80,那么無意義的流水席式的考試或刷題,結果只能是磨滅年輕人的斗志,久而久之畢業生在家玩電子產品、刷視頻、點外賣、蹉跎時光成常態。
二、學校方面
大學學科與專業應該要以發展的眼光來設置,并做到寬進嚴出。現在是AI時代,很多傳統的工作逐漸都會被AI替代,那么哪些學科類可以同AI融合或者指揮AI?打鐵還需自身硬,因此培養AI時代的人才尤為重要?我們的教育模式應該同歐美發達國家看齊,寬進嚴出,讓學生在大學階段真學本領,而不是單純的混到畢業。
三、社會方面
全社會的包容度待提升。受傳統文化及社會地位和認知偏差的影響,衡量一個人的標準莫過于是否有體面的工作?而對推銷、外賣小哥、維修工、養護工等藍領類工種持有色眼鏡來看待。白領工作則被視為更高層次、更受尊重的職業。
此外,許多職業院校的學生對未來的職業規劃缺乏明確的認識,對藍領工作的了解不足,導致他們不愿意選擇藍領職業。這也側面反映了社會教育體系在職業指導和職業認知培養方面的不足。
四、民營經濟需要充滿活力
企業家充滿信心
過去的十年中民營企業解決了90%的就業,80%的創新,70%的進出口,60%的稅收。那么,唯有民企的高質量發展才能提供多崗位,民企人才需求多,自然從根本上解決就業問題。
希望政府信守承諾,實事求是、敢作敢為,在退稅、人才引進補貼、技術創新獎勵、融資門檻及等方面做到政策落地。針對問題企業要出臺“兜底”辦法。唯有家庭、學校、全社會、政府共同擁抱變化,擁抱AI時代、順勢而為才有可能迎來就業率提升、百姓幸福、經濟充滿活力。
包蘇日娜與部分政協委員合影
會議期間,包蘇日娜作為中國人力資源服務領導品牌創始人,先后接受人民政協報、內蒙古電視臺奔騰融媒、新浪網等多家媒體采訪。